表面上看,会议消息是所有新闻中最容易写的一种。其格式固定,文章不长,不用更多采访,大量采用领导讲话,大段摘抄文件等会议材料,加上要人出席,文章的确不难写。但是,表面上看来最好写的会议消息,要写出新意,让读者喜欢,实际上是最难写的。
很多会议新闻注重渲染和交代的是开会的场面及其程序,而不是从读者的角度报道他们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信息。会议新闻之所以缺乏吸引力,与其新闻写作中的话语不无关系。如在会议新闻中经常可以看到“指出、强调、总结、着重指出”之类的话语,还有诸如八股式的“隆重召开,胜利闭幕,关键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等。以至于有的学者把这些称为“报道的模式化、礼仪化”。所以,很多记者就套用固有的模板去写会议新闻:例如:xx时间xx地点召开了xx会议,与会领导有xx,xx作了重要讲话……如何摒弃这些陈旧模式,以全新的视角采写会议新闻,把会议新闻“活”起来,“动”起来?
由于会议一般都比较长,而且难免有领导的套话夹杂其中,因此要写出短小精悍,耐人寻味的会议新闻,首先要做到“三忌”。
“忌长”。有人曾作过调查,长篇大论的会议消息,没有看完或根本不看的被调查者约占七成;但简短的会议消息,看完的或基本看完的约占七成。可见,会议消息简短才是读者所喜欢的写作方法。
“忌空”。作为会议,难免要讲“道理”,难免显得空一些。但是,会议消息就不能显得“空”,就不能写成议论文,写成一大堆空洞的理论文章,这是由消息的新闻定义所决定的,必须写新闻的“事实”。
“忌细”。对新闻事实进行概要的交代,要点的交代,是消息写作方法的基本要求,不无巨细,通通写上,眉毛胡子一把抓,只会使读者看了半天,也不知所云。对新闻素材一定要有所选择,一定要注意新闻素材的典型性,即使是会议内容、领导讲话,都要有所选择。
首先,对工作会议应注重其内容而不是其形式,需要的是从“会海”中捞“活鱼”,从中挖掘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即不求其全,择要而写,这样才能跳出会议报道的框框,和陈旧模式。而对会议本身,就没有必要直接去反
其次,记者要吃透会议。会议上领导报告的内容非常多,只有吃透会议,才能从中选择最主要的、读者最关心的信息来落笔。有人说,写会议新闻稿时,坐在领导的角度上,体现的是较浓的宣传味,坐在老百姓上突现的就是新闻性。要让领导与群众双满意,记者在写稿时必须找到两者的结合点。
第三,要善于了解会议的背景。每次会议的召开都有一定的背景,这些背景材料往往不受重视。其实,这些背景材料可以帮助你把会议消息写活。的著名记者郭玲春写的会议消息,往往运用大量的背景材料,而把领导讲话中的最关键几句用直接引语引出来,点缀在背景材料中,使报道的内容更为深厚,主题更为突出。
写会议新闻,要求记者或通讯员应抓住会议的特点,找出会议的特征,分析会议的特殊性。写特点,就是要研究会议中独特的东西。在写作时,要抓住那些既反映会议特点又能为群众所关注的内容写出独家新闻,给新闻赋予鲜明的个性特征。对于会议程序和名单,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对于空洞的和重复的内容要舍去,尽量反映那些群众欲知而不知、求知而没得、想干而无方的问题。
首先,选活的事实,用活的材料。要写活会议新闻,除重大的会议外,一般情况下要力戒大段会议材料,就是一些“死”材料。有经验的记者在参加会议时,善于捕捉会议过程中出现的生动而有趣的活材料,往往会有独到的发现。
其次,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发现有价值的事实。一篇新闻,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几个不同的主题,应选取那些最新鲜、最有特色、最能拨动受众心弦的角度来报道,要对参与会议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结合参会者的个人体会更加生动具体地探讨会议的意义所在。这些采访对会议的表现更深入、更细致。此外,对在会议中了解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不仅仅满足于会议举办者提供的材料,常常是顺藤摸瓜,围绕相关主题,做好链接新闻报道,使报道的视野得到拓展,内涵得以深化。
延伸相关词:
陈小艺被曝姐弟恋,倒追小伙被当保姆,陆贞传奇演员表,人鱼情未了 电视剧,莫小棋三级,保拉的诱惑,李慧珍老公,luciano rivarola,如意剧情介绍电视猫,电视剧当狗爱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