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时30分,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花镜的老人,跟400多名年轻的大学生一起,以朗读英语开始一天的时光。
她叫周义融,今年73岁,同学们都叫她“周姐”。
每天早晨跟的学生们一起晨读,她已经了十多年,被称为学校的“不老传说”。
外教邀请老人好奇加入
说起自己最初加入英语晨读的队伍,周义融回忆,当时是2003年左右,她住在儿子家帮忙带孩子。有一天清晨,刚好看到一个外教在给学生纠正英语发音。虽然有点难为情,但她还是好奇地靠前去看看。
那位外教非常热情地邀请周义融一同加入晨读队伍。面对老外的盛情邀请,性格开朗的周义融没有推辞,从那天开始了自己的晨读之。
“我年轻的时候没有机会学习,可我对外语一直都很好奇,希望有一天也能开口说,加入英语晨读,是对年轻时遗憾的弥补,也像个异想天开的决定。”周义融说。
晨读一周听懂几个单词
周义融文化水平不高,之前对英语一无所知,26个字母她都不认识。晨读的头一周,周义融站在大学生中间,听外教说着一些根本听不懂的单词。“一周之后,我终于听出了几个词儿,有‘PEOPLE’‘CHILDREN’。我不知道啥意思,跟其他同学一打听,才知道外教在讲一个捡到小孩的故事。”周义融回忆,之后她听别的同学的发音,标记在书上,回去不断重复,第二天再继续去跟着听,几乎听了整整一年,才开始能跟着同学们一起发声。
在这段时间,周义融患脑溢血后遗症多年的老伴最终离她而去,同龄人中没有人愿意陪她一起去参加大学生的晨读,更多人不理解她为啥那么大岁数混在孩子堆里。“说什么都有,最多的还是问我,学会了能咋样,也用不上啊,我都不在乎,只要我觉得挺高兴就行了。”
现在日常对话已基本没问题
每天晨读时,周义融在广场上浩浩荡荡的四百余人中间,放声朗读英语。英语的其他同学,也愿意跟这位“周姐”接触。平时的活动中,总有同学愿意和她坐在一起,听她讲自己的故事,仿佛祖孙一般。
这些年跟着一届又一届东大学子早起晨读,虽然学得不那么快,记忆也有些吃力,但周义融还是学到了不少英语知识,现在简单的日常对话对于她来说基本没有问题。
“跟这些年轻人在一起,代沟少了,有种越活越年轻的感觉。”周义融笑着说,她最希望的就是,学生能够把学习这个看似任务的事情下去,“我一个老太太都能下去,更何况你们年轻人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它会帮助你们成功。”
■学生谈“周姐”
“‘周姐’给我们满满的正能量”
何军浩(大三学生,全明星英语):
周姐从全明星创社就在,已经跟我们五届大学生一起晨读了,从我进入就认识了她。周姐是个特别可爱的人,积极乐观,虽然年龄大但心态特别好。每天早上晨读,她还会跟大家一起分享感受。比如我们自己编写的材料中有一篇是《青春》,周姐其实没记住多少,但她懂得是什么意思,晨读结束后她就会跟我们分享她年轻时候的事,告诉我们要多读书多运动,以她自己的人生经历来指导我们。有时候周姐还会叫我们去她家包饺子,我们都特别喜欢跟她在一起。从她身上,我学到最多的是和乐观,她给我们满满的正能量,任何事情都不放弃。
“她用布料做书皮送给留学生”
郑佳凌(大三学生,全明星英语):
刚开始见到周姐我挺奇怪,怎么会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呢。后来一起晨读,慢慢熟悉起来,有时候我还会陪她晨练,逐渐发现她特别热情,喜欢跟年轻人打交道。我觉得她心态非常年轻,喜欢新鲜的东西,比如她会把没用的布料做成中国风的书皮,送给留学生。当然也有时候会有人她,但是她说自己不会跟那种人计较。我觉得她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是认真,她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学一篇课文可以用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来学,直到把课文顺畅地读下来。前一阵她脚崴了,没法出来,我们还去她家给她讲英语,陪她聊天,我们已经是好朋友、忘年交了。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