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月1日),凤凰新闻正式对外宣布,就今日头条恶意裹挟凤凰新闻客户端的部分行为,正式向市海淀区提起诉讼,要求其“立即停止有违基本商业的恶意不正当竞争行为”,并索赔损失2000万元。
纠纷缘起于10月26日,当天凤凰新闻客户端发布声明称,今日头条恶意劫持凤凰新闻流量,不仅在凤凰新闻升级时用户下载今日头条,并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竞购关键词。10月28日,今日头条直接以“名誉”和“”为由提起诉讼,认为凤凰新闻客户端相关言论侵害了今日头条的名誉权,要求对方公开道歉并赔偿500万元相关损失。
新闻或资讯对于用户来说毫无疑问是刚需,不需要做太深入的调查,随意走进一节地铁车厢,低头阅读新闻信息的人不会是少数。但问题在于,获取新闻的方式并不限于新闻客户端,不同客户端之间提供的服务基本类似,就像很少有人会购买2部、3部手机一样,谁会把所有的新闻客户端都下载下来,并每天浏览呢?
艾媒咨询8月发布的《2016上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超过6成的用户经常使用的新闻客户端数量为2~3个,另有约1/4的用户经常使用的新闻客户端只有1个。而且,把客户端作为获取新闻资讯首选渠道的手机网民不到4成。也就是说,客户端产品新增用户的来源有三个:
根据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中国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为92.5%。互联网用户及手机互联网用户数量仍在增长,普及率不断提高,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互联网用户基数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大规模增长的基础不复存在。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手机网民中仍有60.3%的用户没有建立起将手机新闻客户端作为获取新闻资讯首选渠道的习惯,这部分用户仍有挖掘潜力,但需注意的是,其他渠道中微博、微信都具有较强的用户粘性,改变用户习惯难度不低。
此外,还有一个增加用户规模的有效办法:抢夺其他新闻客户端用户。这是新闻客户端正在做的事情,也是今日头条和凤凰新闻爆发冲突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近两年来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用户规模虽然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但增速不断减缓,今年上半年用户规模增速为7.2%。
对比同期的P,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增速曲线开始与P增速曲线趋同。新闻客户端同样步入“新常态”。新常态下,存量竞争越发激烈,不同新闻客户端之间抢夺用户的现象将越来越多。
2012年8月,今日头条推出第一个客户端版本,短短四年的时间已经成长为活跃用户数仅次于腾讯新闻的第二大新闻客户端。艾媒咨询数据:2013年上半年活跃用户占比仅为7.5%,排名第7;到2015年上半年活跃用户分布占比达到32.2%,排名第3。今年上半年最新数据显示,今日头条的活跃用户分布占比进一步攀升至32.6%,活跃用户数达到1.17亿。
还有几个特别的数据,2013年上半年、2015年上半年和2016年上半年,今日头条的用户满意度分别排在所有新闻客户端中的第一、第三和第一的。而今年上半年,今日头条的用户粘性排行第一。
在日益激烈的新闻客户端竞争中,今日头条作为“晚生”,是如何一步步超越众多同行,实现逆袭的?甚至有竞争对手明言要以今日头条为标杆,学习今日头条的经验。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其他新闻客户端把今日头条作为一个强劲的对手,但今日头条对自身的定位却不是新闻客户端,而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此前的工作多与搜索相关,本质上说,他用搜索的方式了传统的新闻客户端产品。今日头条通过推荐分发信息机制实现了千人千面的新闻界面,这也是其实现高用户粘性的根本因素。
在今日头条之前,大量的新闻客户端只是利用自身的品牌与内容优势,将原本呈现在、网页等其他平台的内容“搬”到了手机屏幕上,每个受众看到的页面都是相同的。但今日头条通过独特的算法,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主动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内容端,今日头条的做法使受众对内容的兴趣度上升,粘性的提高也就顺理成章了。广告端,由于呈现给受众的是其感兴趣的内容,用户对广告的反感度大大降低,阅读量也明显提高,广告主当然乐于接受这种精准的方式。广告主的信任反过来吸引了大量自人的入驻,再度提升了今日头条内容质量。内容生产和广告盈利互相促进,形成了良性发展。据张一鸣透露,目前今日头条上的资讯中有70%以上来自头条号平台,包括传统机构、、企业、个人在内的超过3.5万个创作者,另外不到30%的内容来自版权合作的途径。
实际上,在今日头条的引领下,几乎所有的新闻客户端都在发展智能推荐功能。今日头条现象值得我们思考,新闻客户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才亮君认为,至少以下四方面的趋势是确定的:
在家电、3C及其他科技产品领域,C2B概念已经提出有一段时间了,也有企业在进行初步的尝试。比如海尔推出的模卡电视,模卡网络电视通过式流设计,将用户所需的个性化功能做成不同的模卡,在更新功能时只需升级模卡而无需更换电视。假如一个用户喜欢玩游戏,理论上就可以定制专属游戏模卡;另一位用户喜欢看电影,就可以定制专属影视模卡。这样一来,用户不需要更换电视就能体验最新的内容。
在新闻资讯领域,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样存在。一个科技发烧友想看科技信息,娱乐爱好者想看明星资讯,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就需要优化算法,完善信息推送方式。
对客户端来说,最主要的竞争仍然聚焦在内容,而内容恰恰也是用户最关心的方面。《2016上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中的调查表明,内容丰富度、内容质量和新闻时效性是用户最关注的要素,提出的多集中在内容上。
在版权意识不断提升的当下,内容的侵权风险也在上升。早在2014年,新京报就曾发表声明,要求今日头条停止使用新京报所有原创内容,包含抓取呈现和导流呈现,《广州日报》更是起诉今日头条,后双方达成合作协议,以《广州日报》撤诉告终;去年,新京报又起诉一点资讯非法转载。不得不说,新闻客户端面临的侵权风险依然很高,因此搭建和完善内容生态建设愈发重要。
单纯购买版权不足以在竞争中胜出,优秀的新闻客户端都聚合了大量专业和自人,他们主动生产内容,帮助客户端建立起类似于苹果商店的内容生态。一个完整的内容生态一定包含UGC、PGC和OGC。现阶段,PGC的作用已经充分,优质的自人成为各个平台竞相“拉拢”的对象。
内容为是渠道为王在传媒界争论了多年,最后大家发现,用户才是真正的“王”,用户希望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平台看到想看的内容,并不会在意内容是谁生产的,因此版权的争执大多还是在内容生产者和渠道提供者之间进行。
今日头条快速崛起的背后,是数据威力的初步。据张一鸣透露,到2015年,今日头条用户日平均使用时长达 53 分钟。另有数据显示,今日头条端人均月时长是腾讯新闻的约3倍,是天天快报的6倍!数据的价值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未来新闻客户端还将继续探索用户习惯、优化算法,深度挖掘数据价值。
不论客户端如何发展,盈利模式这个生命线都是至关重要的。回过头来看,新闻客户端靠什么盈利呢?广告。这是最为普通的盈利方式。还有没有其他有可能落地的盈利模式?
9月底,今日头条宣布与京东的战略合作,共同推出“京条计划”。具体来说,自在入驻今日头条之后,可以借助京条计划,通过图片和文字,嵌入对应的商品链接,用户在阅读的同时,可以点击图片和文字或者视频,进入该产品的购买页面,同时支付。自完成导购和流量变现,用户获得了内容之外的优质服务。整个流程无需关闭今日头条应用,自人也能得到一定的收益。京条计划为新闻客户端盈利模式创新打开了想象空间,未来类似的内容电商模式的发展值得关注。
除此之外,类似于微商的O2O模式也是可能实现的盈利模式,积累一定的用户数量后,不排除商家直接进驻新闻客户端,这也是京东选择与今日头条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到文初的问题,今日头条与凤凰新闻的纠纷反映出新闻客户端进入更加的存量竞争阶段。据可靠信源,今日头条专门组建了一百多人的法务团队,以应对各类诉讼。而近两年,今日头条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宣传推广的力度同样不小,在搜索引擎购买关键词也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至于究竟有没有恶意劫持流量行为,留待后续更多的事实披露及法院的调查吧。
推荐: